陈伟文:干邑收藏之王

John
John
2014-01-08 11:53:55
来源:风尚网

曾几何时,从香港回内地,最好的手信是干邑。官小送蓝带,交情不错的是XO,再深一层是路易十三。后来,有了单一麦芽威士忌,有了价值数万的葡萄酒,干邑被大多数人淡忘了。直到有一天……你才后悔自己怎么没长后眼。

法国人有4个“C”,咖啡(Coffee)、巧克力(Chocolate)、芝士(Cheese)和干邑(Cognac)。干邑是一餐后的尾声。然而干邑之王不是法国人,却是一位香港藏家—— 陈伟文。

20岁开始收藏,如今,陈伟文的藏品包括最顶级的18个干邑牌子,几千瓶老酒,最老的酒有140多年。90%的“白头”路易十三都在他的酒窖里,包括60万一瓶、全世界限量300瓶的黑珍珠;他更是香港干邑迷你酒(也称酒版、酒办、样品酒)收藏之冠……今年,香港Bonhams酒类拍卖中,陈伟文一人贡献了50套陈年干邑,拍卖结果却令他小小地失望,买家不太识货。

几十年前,他收藏的一大批古董相机被盗。陈伟文本打算转向邮票的收藏,但是,如若少了那枚《祖国山河一片红》,遗憾太大。后来,决定仿效他的摄影老师,转向了冷门”干邑迷你酒“的收藏。

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干邑90%的量销往香港和日本。那时,一瓶普通的白兰地大概要花费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。干邑成为送礼佳品,一般人有机会喝就拼命喝,喝得很凶。

“销往香港的干邑多,迷你酒也就多。迷你酒原本是拿来品尝的,它的收藏之风起源于美国。上世纪30年代,美国人被禁酒令所困,于是,一些人将样品酒当收藏品送去美国,渐渐的,它由礼物变成收藏品。解禁后,所有的好酒全部在打美国的主意,令这项收藏蔚然成风。不少干邑品牌就以古灵精怪的样品酒博得人心,打开市场,比如金花(卡慕)。我收藏样品酒二十七八年,不少干邑老前辈甘愿用大瓶酒来换我的样品酒,我才渐渐开始大瓶干邑的收藏。样品酒目前在拍卖市场上还是小众,没有一个国际市场承认它的价格。只有识货的圈内人才认识到它的价值所在,但是近些年内地炒家把它的价格抬得很高。”

陈伟文刚开始收藏时,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逛,越买越贵,有时碰上绝版的要两三千港币一瓶。由于本业从事水产贸易,他的足迹遍及全世界,到了法国才发现迷你酒的价格是香港的1/10。于是,他决定跟几位有同好的朋友开一个“酒办”店。二三十年前投入300万港币亦不算小数目,到后来只留自己一人经营,以卖养藏,索性成立香港酒办收藏协会供大家交流。目前,会员已经达700多,100多位来自内地。

老的迷你酒十分难觅,陈伟文就联合世界上其他18个酒办会,互通有无。有一次,他在法国一下子从一位藏家手中买了6500瓶,花掉150多万港币。那一次的收藏,将他在酒办界的地位提高很多。

跟着陈伟文从一个房间走进另一间,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大概立刻就要发作,其迷你酒数量可观,粗粗算来就有5000多瓶,密密麻麻挤在多层的玻璃酒柜中。此外,还有9000多瓶迷你酒存在另一处仓库。收藏样品酒的人不会喝它,每一瓶都小心以真空塑料皮包装,隔绝氧气。

老干邑,风味难以复制

“1875年前后,欧洲被根瘤芽病席卷,葡萄树遭到毁灭性的破坏,都没有了,那是旧世代和新世代的分界点。喝过之前的老干邑,才知道风味完全不同。所以,碰到1875年前的酒,价格不贵的话,买下来吧。”干邑在桶里陈酿时会呼吸,存到酒瓶里完全隔绝空气,陈年的酒刚打开是没有香味的,睡太久了,所以喝老的干邑要醒酒。比如白头路易十三,起码要醒3个小时才能喝。

马爹利和人头马为香港而变

1930年,马爹利代来到香港,当时叫麦退而(音译)。香港人因袭老的风俗传统,认为“白底蓝花”是死人才用的。加之那时的马爹利并不容易入口,后来酿造工艺改良,加了焦糖口感甜了许多,夜总会的女孩儿喜欢喝,这才打开市场。后来,酒厂根据香港市场的反馈意见,减少了酒标的蓝色设计。当然,被香港人改变的不只马爹利,还有人头马干邑。

Tips:

人头马是希腊的神兽,上半身是人,下半身是马。老的人头马干邑酒标上,人头马手持的箭头朝下,摆出狩猎的动作。上世纪60年代,香港人是其最大买家,认为此标志有杀戮不祥之感,于是酒厂就将箭头改成朝上,有蓄势待发之意。人头马干邑家族的后人看到他的藏品,都不敢相信他们小时候的玩具竟被他收藏得如此完整。

©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。
标签:陈伟文    干邑收藏    干邑    葡萄酒    
你该读读这些:一周精选导览
更多内容...
奢华私语 时尚衣橱